-
- 素材大。
- 6.6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lipeier
- 上傳時間:
- 2019-01-28
- 素材編號:
- 223041
- 素材類別:
- 課件PPT
-
素材預覽
這是建筑結構抗震ppt,包括了地震的基本知識,建筑結構的抗震設防,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地震的成因與類型,地震震級和烈度,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建筑結構抗震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課件PPT類型的PowerPoint.
主 編:孟 華 趙愛書 目 錄 10 建筑結構抗震基本知識 地震就是地球內某處巖層突然斷裂,或因局部巖層塌陷、火山爆發(fā)等發(fā)生了振動,并以波的形式傳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顛簸和搖晃。發(fā)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叫震中。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通常把震源深度在60km以內的地震叫淺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300km以內的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300km以上的叫深源地震。世界上絕大部分地震是淺源地震。 一般來說,對于同樣大小的地震,當震源較淺時,波及范圍較小,而破壞程度較大。 從地震成因來分,地震可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一般造成較大災害的都為構造地震,又以淺源構造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因此,從工程抗震角度來說,主要是研究占全球地震發(fā)生總數(shù)約90%的構造地震。 地震震級是表征地震強弱的指標,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是里氏震級,用符號M表示。震級表示一次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是表示地震規(guī)模的指標。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地震烈度是表示某一區(qū)域范圍內地面和各種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響的平均強弱程度的一個指標。 地震烈度把地震的強烈程度從無感到建筑物毀滅及山河改觀等劃分為十二級,以統(tǒng)一的尺度衡量地震的強烈程度。 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如果把地震比作一次炸彈爆炸,則炸彈的藥量就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就好比是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然而烈度則根據(jù)測定的地點不同而不同。 對于中淺源地震,震中烈度與震級的大致對照關系如表10.1所示。 地震災害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地表破壞、工程建筑物破壞和因地震而引起的各種次生災害。 (1)地表破壞 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壞一般有地裂縫、噴砂冒水、滑坡塌方等。 (2)工程建筑物破壞 地震時各類建筑物的破壞是導致人民生命財產(chǎn)損失的主要原因,也是抗震工作的主要對象。建筑物的地震破壞一般可分為基本完好(含完好)、輕微損壞、中等破壞、嚴重破壞、倒塌五個等級。 (3)次生災害 次生災害是指由一次災害誘發(fā)的(如地震后引起的)火災、水災、海嘯、逸毒、空氣污染等災害。這種由于地震引起的間接災害,有時比地震直接造成的損失還大 。 抗震設防是指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構造措施,以達到結構抗震的效果和目的。 抗震設防的依據(jù)是抗震設防烈度。一般情況下,抗震設防烈度采用國家地震局頒發(fā)的地震烈度區(qū)劃圖中規(guī)定的基本烈度。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指出,抗震設防要求為“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水準的設防要求。即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傷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本地區(qū)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jīng)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高于本地區(qū)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fā)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根據(jù)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將建筑抗震設防類別分為以下四類: 甲類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fā)生嚴 重次生災害的建筑。 乙類建筑——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 恢復的建筑。 丙類建筑——甲、乙、丁類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類建筑——抗震次要建筑。 施房屋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對于多層砌體房屋,通過采取加強房屋整體性及加強連接等一系列構造措施來提高房屋抗震能力。構造措施分成兩部分。 10.3.1.1 加強房屋整體性的構造措施 (1)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設置 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或芯柱的抗震作用在于和圈梁一起對砌體墻片乃至整幢房屋產(chǎn)生一種約束作用,從而提高墻片及整幢房屋的抗倒塌能力。 對于磚房可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而對混凝土空心砌塊房屋,可利用空心砌塊孔洞設置鋼筋混凝土芯柱。 對多層磚房應按表10.2要求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對外廊式和單面走廊式的多層磚房,應根據(jù)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shù)按表10.2要求設置構造柱,且單面走廊兩側的縱墻均應按外墻處理。 對橫墻較少的房屋,應根據(jù)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shù)按表10.2及以上要求設置構造柱。 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截面尺寸應大于等于240mm×180mm,其中設置412縱向鋼筋,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應適當加密。當6、7度時超過六層,8度時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采用414,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0。房屋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必須先砌墻、后澆柱,與墻連接處宜砌成馬牙槎,并應沿墻高每500mm設26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m, 見圖10.1。 構造柱應與圈梁可靠連接。構造柱不必設置單獨基礎,一般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與埋深小于500mm的基礎圈梁相連。 (2)對空心砌塊房屋鋼筋混凝土芯柱設置 對空心砌塊房屋鋼筋混凝土芯柱設置可按如下要求進行:混凝土小砌塊應按表10.3要求設置鋼筋混凝土芯柱。對醫(yī)院、教學樓等橫墻較少的房屋,應根據(jù)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shù)按表10.3要求設置芯柱。 混凝土小砌塊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芯柱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b20。芯柱與墻連接處應設置拉結鋼筋網(wǎng)片。豎向插筋應貫通墻身且應與每層圈梁連接,插筋不應小于1 12; 6度和7度時超過五層,8度時超過四層和9度時,不應小于1 14。芯柱也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與埋深小于500mm的基礎圈梁相連。 (3)鋼筋混凝土圈梁的設置 對橫墻承重的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屋)蓋或木樓(屋)蓋房屋,應按表10.4的規(guī)定設置現(xiàn)澆圈梁。對縱墻承重房屋,每層均應設置圈梁,且抗震橫墻方向的圈梁應比表10.4規(guī)定的適當加密。 多層黏土磚房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的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20mm,配筋應符合表10.5的要求。為加強基礎整體性和剛性而增設的基礎圈梁,其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80mm,配筋不應少于4 12。 對砌塊房屋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應提高一度后按多層黏土磚房對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設置的相應要求進行設置,但采用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蓋時,每層均應設置圈梁。 圈梁一般需現(xiàn)澆,必須閉合,遇有洞口時應上下搭接;圈梁宜與預制板設在同一標高處或緊靠板底。 10.3.1.2 加強構件間連接的構造措施 (1)墻與墻之間的連接要求 對多層磚房縱橫墻之間的連接,一方面應在施工過程中注意縱橫墻的咬槎,同時也應注意,對6度和7度時長度大于7.2m的大房間及8度和9度時外墻轉角及內外墻交接處,應沿墻高每隔500mm配置2 6通長鋼筋和 4分布短筋平面內點焊組成的拉結網(wǎng)片或 4點焊鋼筋網(wǎng)片。 對后砌的非承重砌體隔墻應沿墻高每隔500~600mm配置2 6拉結鋼筋與承重墻或柱拉結,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小于500mm。8度和9度時,長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墻的墻頂尚應與樓板或梁拉結。 多層小砌塊房屋墻體交接處或芯柱與墻體連接處應設置拉結鋼筋網(wǎng)片,網(wǎng)片可采用直徑4mm的鋼筋點焊而成,沿墻高間距不大于600mm,并應沿墻體通長水平設置。 (2)墻體與樓(屋)蓋間及預制板間的連接要求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伸進縱、橫墻內的長度,均不應小于120mm;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當圈梁未設在板的同一標高時,板端伸進外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20mm,伸進內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連接,在梁上不應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連接;當板的跨度大于4.8m并與外墻平行時,靠外墻的預制板側邊應與墻或圈梁拉結;房屋端部大房間的樓蓋,6度時房屋的屋蓋和7~9度時房屋的樓、屋蓋,當圈梁設在板底時,鋼筋混凝土預制板應相互拉結,并應與梁、墻或圈梁拉結。 10.3.2.1 梁端箍筋加密 在梁端塑性鉸區(qū)段范圍內加密箍筋,可以起到約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變形能力的作用,從而可提高梁截面轉動能力,增加其延性!督ㄖ拐鹪O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對梁端加密區(qū)的范圍和構造要求所作的詳細規(guī)定詳見表10.6。 梁端加密區(qū)箍筋肢距,一級抗震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二、三級抗震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四級抗震不應大于300mm。 在梁端箍筋加密區(qū)內一般不宜設置縱筋接頭。 10.3.2.2 柱端箍筋加密 震害調查表明,框架柱的破壞主要集中在柱端1.0~1.5倍柱截面高度范圍內。通過加密柱端箍筋可以提高柱端的抗剪能力,起到約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及變形能力,防止縱筋壓屈的作用。試驗表明,當箍筋間距小于6~8倍柱縱筋直徑時,在受壓混凝土壓碎前,一般不會出現(xiàn)鋼筋壓屈的現(xiàn)象。 柱端箍筋加密區(qū)范圍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①柱端,取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②底層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凈高的1/3; ③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 ④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設置填充墻等形成的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級抗震及二級抗震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一般情況下,柱端箍筋加密區(qū)的箍筋間距和直徑應符合表10.7的要求。 柱箍筋加密區(qū)的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于200mm;二、三級不宜大于250mm;四級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縱筋宜在兩個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約束;采用拉筋復合箍筋時,拉筋宜緊靠縱向鋼筋并鉤住箍筋。 10.3.2.3 鋼筋接頭和錨固 鋼筋錨固與接頭除應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縱向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一、二級抗震 laE=1?15la 三級抗震 laE=1?05la 四級抗震 laE=1?0la 式中l(wèi)a——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確定。 (2)縱向鋼筋接頭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鋼筋加密區(qū)。 (3)當采用搭接接頭時,其搭接接頭長度不應小于ζllaE;ζl為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shù),其值按表10.8采用。 (4)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梁、柱的縱向受力鋼筋接頭方法應遵守以下規(guī)定: ①框架梁:一級抗震等級,宜選用機械連接接頭,也可采用搭接接頭或焊接接頭;二、三、四級抗震等級,可采用搭接接頭或焊接接頭。 ②框架柱:一級抗震等級,宜選用機械連接接頭;二、三、四級抗震等級,宜選用機械接頭,也可采用搭接接頭或焊接接頭。 10 建筑結構抗震基本知識 地 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珞獅路122號 郵 編:430070 電 話:027-87394412 87383695 傳 真:027-87397097
常見的建筑課件PPT:這是常見的建筑課件PPT,包括了常見的建筑,房屋的變化,不同風格的房屋,拓展:不同功能的建筑,作業(yè)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建筑法規(guī)概論ppt:這是建筑法規(guī)概論ppt,包括了建筑法規(guī)概述,建筑法規(guī)的概念,建筑法律關系,建筑法規(guī)體系,本章小結,復習練習題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中國古建筑的介紹ppt模板:這是中國古建筑的介紹ppt模板,包括了權利的象征—帝王建筑,壇廟建筑,陵墓建筑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