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
- 5.92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7-07-08
- 素材編號:
- 92984
- 素材類別:
- 語文課件
-
素材預覽
這是一個關于今別離黃遵憲PPTT模板,主要是了解這首詩是中圍繞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輪船與乘車舟離別的不同進行了對比描寫。在今昔對比描寫中,表現(xiàn)近代人的別離之苦和在別離觀上的認識。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代表作有《人鏡廬詩草》、 《馮將軍歌 》、《哀旅順 》《雜感 》 、 《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歡迎點擊下載今別離黃遵憲PPTT模板哦。
今別離黃遵憲PPTT模板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推薦的一款語文課件類型的PowerPoint.
今別離(其一)
黃遵憲
知人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代表作有《人鏡廬詩草》、 《馮將軍歌 》、《哀旅順 》《雜感 》 、 《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黃遵憲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詩界革命的最早倡導者。年輕時即寫詩反對擬古主義,務求寫出“我之詩”。黃遵憲的詩歌主張和實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詩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他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為追求目標。運用現(xiàn)實主義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變,特別是反映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詩史”之稱。他的詩表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封建專制主義、封建學術文化和舊禮教的批判精神。還利用詩歌直接為改良主義運動服務,宣傳改良主義思想,宣傳外國的科學文明。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評曰:“要之公度(黃遵憲字公度)之詩,獨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紀詩界中,群推為大家,公論不容誣也。”
他的一生可分為四個階段:
讀書應試階段(1863~1876);
出使階段(1877年~1894年);
參加變法階段(1895年~1898年);
鄉(xiāng)居階段(1899年~1905年)。
兩方面貢獻
——黃遵憲在漫長的外交生涯中,深知國家主權的重要性,沉痛指出:“弱為萬國役,治為天下強。”他致力保護華僑、僑工的權益,抵制排華運動,聯(lián)絡僑商組織商會;在新加坡又創(chuàng)立保衛(wèi)華工的南洋護照制度。
——黃遵憲被公認為晚清“詩界革命的一面旗幟”,其“我手寫吾口,古豈能拘牽!”的吶喊成了詩界革命的口號;其《人境廬詩草》的清新之風,一掃舊體詩的陳腐暮氣;其詩作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晚清絕大多數(shù)重大歷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詩史”之譽。
論事
黃遵憲,在任駐美國舊金山領事館總領事期間, 適逢美國國會制訂了《限制華工條例》十五條, 對來美、在美華工及其他中國僑民作了許多無理限制, 掀起排華浪潮。舊金山僑民深受其害, 多名僑民被捕入獄。黃遵憲親自探監(jiān), 并叫隨從丈量監(jiān)牢面積,責問美國人:“這里人多地窄,空氣污濁,難道監(jiān)獄里的衛(wèi)生條件要比華僑的住處好嗎?”
經過黃遵憲的努力, 華僑被釋放。詩人憤怒地寫下《逐客篇》:“ 嗚呼民何辜, 值此國運剝。軒瑣五千年, 到今國極弱。鬼蜮實難測, 魑魅乃不若。若謂人非人, 竟作異類虐。茫茫六合內, 何處可托掛。”在國力衰微的情勢下, 黃遵憲動用國際法, 爭得了總領事給華工簽發(fā)執(zhí)照的權利。從此,華工來往中美之間,有法可依。黃遵憲由此得到了海外華人的普遍贊譽
時代背景
光緒十六年(1890),黃遵憲在倫敦任駐英使館參贊,以樂府雜曲歌辭《今別離》舊題,分別歌詠了火車、輪船、電報、照相等新事物和東西半球晝夜相反的自然現(xiàn)象。詩人巧妙地將近代出現(xiàn)的新事物,與傳統(tǒng)游子思婦題材融為一體,以別離之苦寫新事物和科學技術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學技術之昌明,表現(xiàn)出當時人在別離觀上的新認識。因此,《今別離》既是樂府舊題,又反映了近代人別離的意識,是當時“詩界革命”和黃遵憲“新派詩”的代表作品。
詞牌的由來
“ 今別離”題目來自《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其中錄有崔國輔的《今別離》。從題目選擇看,黃遵憲是有意與《古別離》相對舉。唐代詩人孟郊有《古別離》:“欲別牽郎衣,郎今到何處?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
所謂“今別離”,實際上可以視為與古代別離(古別離)相對的現(xiàn)代別離,即是一種現(xiàn)代性離別體驗。
解題
由“今離別”之題,我們能夠斷定這是一首寫離愁別緒的詩。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古人表現(xiàn)離別,往往寫得極哀。那么,我們看一看現(xiàn)代人在離別時會是一種什么樣子呢?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①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
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今日舟與車,并力②生離愁。
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③
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
雖有萬鈞柁④,動如繞指柔⑤。
豈無打頭風⑥?亦不畏石尤⑦。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
望影倏⑧不見,煙波杳悠悠⑨。
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⑩不。
所愿君歸時,快乘輕氣球。
譯文
離情別思就像那輪船的雙輪一樣飛轉,頃刻間已經繞了千萬圈。
目睹飛馳的雙輪,眼見時空的快速變換,我內心的憂愁在滋長。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車舟同樣“載離別”,(但畢竟速度有限,從而時空轉換也有限)讓人感受到行 動舉止的“自由”。
現(xiàn)代火車和輪船具有古時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會加倍增生人的離愁別緒。
明明知道人們分手的時刻那么短暫、寶貴,卻不讓人們有纏綿之意。
火車或輪船長鳴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幾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靈活。
怎能沒有逆風吹來,但也不畏懼逆風。
送行的人還沒來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達天的盡頭(這里是指船行得快)
望著遠處船忽然就不見了,只有煙波蕩漾 (這里形容船急速,讓人望洋興嘆)
去的時候如此速度,回來路途會堵塞么?
但愿你回來時,能夠乘快艇速歸~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
隨著交通工具的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人的時空制度改變了,時空高度壓縮,而人的離愁別緒也就隨之發(fā)生改變,變得比古人更為新鮮、豐富而復雜。
別腸:惜別的心情;唐韓愈孟郊《遠游聯(lián)句》:“別腸車輪轉,一日一萬周。”既:已經。行止:偏指行動;活動。須臾:片刻。綢繆:連綿不斷,情意殷切。柁:duò同“舵”。 繞指柔:本形容柔軟之極,這里指輪船發(fā)動機轉動靈活。打頭風:逆風。石尤:即石尤風,指打頭逆風。倏:shū極快地,忽然。煙波:煙霧籠罩的水面。杳:幽暗,深廣。悠悠:遙遠的,飄動的樣子。一何:為何;多么。留滯:擱置;阻塞。不:fǒu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人的以往經驗賦予其應對古代車舟速度的能力。但愈是緬懷古時的時空自由體驗,就愈會在現(xiàn)代境遇下體會到“不自由”。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目睹飛馳的雙輪,詩人有何感慨?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目睹飛馳的雙輪,眼見時空的快速變換,人內心的憂愁在滋長。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詩人為什么寫古代的車舟 “載離別”?
古代的車舟誠然同樣“載離別”,但畢竟速度有限,從而時空轉換也有限,讓人感受到行動舉止的“自由”,因為人的以往經驗賦予其應對古代車舟速度的能力。但愈是緬懷古時的時空自由體驗,就愈會在現(xiàn)代境遇下體會到“不自由”。“
今日舟與車,并力生離愁。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
“須臾”、“及時”、“頃刻”三個時間詞語的高密度重復出現(xiàn),正突出了現(xiàn)代時間的迅捷變換特性。而時間的迅捷變換當然會催生出空間上的變化體驗。
今日舟與車,并力生離愁---------題旨:
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度產生出一種神奇的“力”,它導致時空高度壓縮,加倍地增生人的離別體驗。
“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所愿君歸時,快乘輕氣球。”這也使離別的情愁顯得不那么濃、悲。 在對離別時的描寫上也不一樣。古人喜歡對離別時的場面進行精雕細刻。對于那一短暫時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現(xiàn)。而《今別離》“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寫出的是一種離別的匆匆。
從題材上來說,這是一首什么詩?抒發(fā)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這是一首游子思婦詩,抒發(fā)的是一種離情別緒。
這是一首近代詩歌,在表現(xiàn)離情別緒方面與古代詩歌有什么不同?
古人寫離別常用“斷腸”一語。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宵風殘月”常用極哀的景,渲染極凄清的意境。而這首詩卻選用輪船和火車為意象,給人新奇的感覺。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贊賞新式交通工具:“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
在對離別時的描寫上和古詩詞有何不一樣?
古人喜歡對離別時的場面進行精雕細刻。對于那一短暫時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現(xiàn)。而《今別離》“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寫出的是一種離別的匆匆。
這是一首游子思婦詩,抒發(fā)的是一種離情別緒。
古人寫離別常用“斷腸”一詞
本詩卻選用輪船和火車為意象,給人新奇的感覺。
離別的情愁顯得不那么濃、悲。
古人喜歡對離別時的場面進行精雕細刻。
本詩寫出的是一種離別的匆匆。
全篇集中突出了一個“快”字。
為什么全篇主要集中突出了一個“快”字?
轉、馳、載、動、速、快等動詞的接連運用,渲染出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一種顯著優(yōu)勢:超乎尋常的快速度。
現(xiàn)代火車和輪船具有古時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會加倍增生人的離愁別緒。
詩中充分反映了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特點。
馬力巨大的“萬鈞柁”,不畏打頭石尤風,決無“愿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之可能性。
迅疾:“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
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鄭谷:“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只能有一個“快乘輕氣球“(海上飛艇)的愿望而已。
這首詩在寫法上的寫作特色
對比手法。
詩中圍繞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輪船與乘車舟離別的不同進行了對比描寫。在今昔對比描寫中,表現(xiàn)近代人的別離之苦和在別離觀上的認識。
整體賞析
這首詩的用韻與句意受到唐代詩人孟郊《車遙遙》的影響,但詩人的感受已完全不同于古典詩歌所寫的離情別緒,而是滲入了一種現(xiàn)代性的體驗。誠然,這首詩明顯地受到孟郊《車遙遙》的影響,而且同是抒寫男女離愁的苦痛,同是以舟、車作為離別的抒情載體,但黃遵憲的感受有別于孟郊,《今別離》中的人生體驗具有了時代標志,也就是一種現(xiàn)代性。
這種時代標志或者說是現(xiàn)代性,它的時空模式已不同于古典詩歌離別之作的時空模式,在黃遵憲的《今別離》中既有古今之別,也有中西之殊。
今別離黃遵憲PPT作品:這是一個關于今別離黃遵憲PPT作品,主要是了解作者簡介,社會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整體把握全詩的內容,知道火車和輪船具有古時候馬車和孤舟沒有的速度,所以它們的出現(xiàn)會加倍增生近代人的離愁別緒;卮鹫n后的問答題,黃遵憲(1848-1905) 字公度,清末愛國詩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廣東嘉應(今廣東梅州市)(今梅城東區(qū)下市角),卒于1905年。黃遵憲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詩界革命的最早倡導者。年輕時即寫詩反對擬古主義,務求寫出“我之詩”。黃遵憲的詩歌主張和實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詩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他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為追求目標,歡迎點擊下載今別離黃遵憲PPT作品哦。
今別離黃遵憲PPT素材:這是一個關于今別離黃遵憲PPT素材,主要是了解作者簡介,培養(yǎng)學生對比鑒賞詩歌的能力。詩人在表現(xiàn)離情別緒上的新意。學習黃遵憲詩歌革新的精神,增強學生寫作詩歌的興趣。黃遵憲(1848-1905) 字公度,清末愛國詩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廣東嘉應(今廣東梅州市)(今梅城東區(qū)下市角),卒于1905年。黃遵憲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詩界革命的最早倡導者。年輕時即寫詩反對擬古主義,務求寫出“我之詩”。黃遵憲的詩歌主張和實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詩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他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為追求目標,歡迎點擊下載今別離黃遵憲PPT素材哦。
今別離黃遵憲PPT模板:這是一個關于今別離黃遵憲PPT模板,主要是介紹了知人論世【序】 賞析全文逐句翻譯,部分詩句同學賞析。與傳統(tǒng)古詩之異。以意逆志/全文評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黃遵憲(1848-1905) 字公度,清末愛國詩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廣東嘉應(今廣東梅州市)(今梅城東區(qū)下市角),卒于1905年。黃遵憲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詩界革命的最早倡導者。年輕時即寫詩反對擬古主義,務求寫出“我之詩”。黃遵憲的詩歌主張和實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詩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他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為追求目標,歡迎點擊下載今別離黃遵憲PPT模板哦。
今別離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