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121.00 KB
- 素材授權(quán):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5-12-05
- 素材編號:
- 6934
- 素材類別:
- 語文課件
-
素材預覽
魚我所欲也ppt文庫版,主要是結(jié)合注釋,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掌握字詞句的理解,翻譯全文,包括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歡迎點擊魚我所欲也ppt文庫版下載哦!遏~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jù),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diào)“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舍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為“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就應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養(yǎng)及教育,不做有悖禮儀的事。孟子對這一思想,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的精華,影響深遠的事。
魚我所欲也ppt文庫版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語文課件類型的PowerPoint.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其記錄戰(zhàn)國時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散文家孟軻及其弟子萬章等人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現(xiàn)存七篇。261章,3.5萬多字。也是“四書”之一,是中國儒家經(jīng)典的書籍。
選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
中心論點
舍生而取義者也
論證方法
主要就道理和舉例...
道理: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舉例: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1.欲:想要,喜歡 。所欲:想要的東西。
2.熊掌:熊的腳掌,是極珍貴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jù)有幾樣東西。得:得到。
4.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取:選取。
舍生而取義者也:。呵笕。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厲害、嚴重、重要; 于:比。
6.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7.患:禍患,災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wù)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8.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9.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10.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通過這個辦法獲得生存手段而不用的人。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2.非獨:不單,不僅。獨,只,僅僅。
13.勿喪:不丟掉,不喪失。喪:喪失,丟失。
一簞(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
14.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15.豆:古代一種食器,高足,上呈圓盤形。有木制,陶制等,用來盛肉或其它食品。
16.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爾: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舍,后來餓死了。呼:吆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而,連詞表修飾。
17.蹴(cù)爾:踩踏食物的樣子。 蹴:用腳踢。
18.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1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如果不辨別它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高官厚祿。萬鐘,這里指高官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鐘。則,連詞,卻。
20. 何加:有什么益處。 加:好處。
21.奉:侍奉。
22.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鄉(xiāng)(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xiā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wéi)之;鄉(xiā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2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鄉(xiāng),通"向",原先,從前。
24. 已;停止,放棄。
25. 本心:天性,天良。
26.是故:因此。
27.能:能夠。
28.行道之人:路上饑餓的行人。
一詞多義
1.與
(1)與 通“歟”,語氣詞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給 例句:呼爾而與之
2.而
(1) 而 連接兩個動作,承接連詞 例句:蹴爾而與之
(2) 轉(zhuǎn)折連詞,卻 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于
(1)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2) 對于 例句:萬鐘于我何加焉
4.是
(1) 這種 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2) 這種做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1) 得到,擁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2) 通“德”,感激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6.爾
(1),助詞 例句:呼爾而與之
(2) 代詞,你 例句: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7.為
(1) 為了 例句: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2) 做 例句: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8 之
(1) 人之所欲 定語中心語之間結(jié)構(gòu)助詞 的
(2) 皆有之 代詞 它 文中指羞惡的本心
(3) 得之 代詞 它 文中指一簞食一豆羹
(4)與之 代詞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5)受之 代詞 它 文中指萬鐘的俸祿
(6)為之 代詞 它 文中指接受俸祿的行為
(7)此之謂失其本心 結(jié)構(gòu)助詞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辯”通“辨”,辨別。例句: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4.“與”通“歟”,語氣詞。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5.“鄉(xiāng)”通“向”,從前。例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古今異義
1.可以
古:能夠用來
今:能夠
2.是
古:這 指示代詞
今:判斷動詞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鐘
古:古代的量器
今:計時器具
5.加
古:益處
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例句:魚,我所欲也。“也”,判斷句標志。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東西。
2.省略句
例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為”后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后面省略了賓語“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語“我”。 譯文:從前我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義者也。 省略主語“我”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得: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動詞作名詞 生: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孟子語錄》一文用面對魚和熊掌之間的抉擇,比喻面對生命和大義之間的選擇,孟子會毅然“舍生而取義者也”。這當中的“義”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謂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惡之心”(按現(xiàn)在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為“廉恥之心”)。因為人只有擁有“羞惡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線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圍所不接納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這樣才能不被“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識窮乏者得我”所誘惑,而像“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一樣,內(nèi)心有一種凜然的“義”。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愿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擁有,我寧愿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所厭惡的有勝過死亡的事情,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東西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避開禍患的手段,有哪一樁不能采用呢?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照此做就可以避禍,卻有人不采納它。(因此可見)人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情。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是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會死亡。但如果吆喝著施舍,過路的人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腳踢著給人家,即使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面對高官厚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祿對我來說有什么好處呢?難道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結(jié)識的窮苦人感激我嗎?從前情愿舍棄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而接受了;從前情愿舍棄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從前情愿舍棄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自己所結(jié)識的窮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這種做法不也是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孟子名言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孟子·公孫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2
。1)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仁者無敵!。9)人皆可以為堯舜。
。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本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僅供參考
2011年1月16日星期日魚我所欲也的一等獎ppt:這是魚我所欲也的一等獎ppt,包括了讀名言,談體會,作者簡介,舍生取義,正面舉例,物欲、生命、義三者之關(guān)系,課堂練習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魚我所欲也ppt課件1:這是魚我所欲也ppt課件1,包括了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學習目標,自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特殊句式,合作探究,課堂檢測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魚我所欲也中考復習ppt:這是魚我所欲也中考復習ppt,包括了溫故而知新,重點字音與實詞,通假字,重點文言詞,句子翻譯,理解背誦,閱讀探究,拓展探究,重點文言詞等內(nèi)容,歡迎點擊下載。
魚我所欲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