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
- 6.11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chenrong
- 上傳時間:
- 2018-07-16
- 素材編號:
- 202140
- 素材類別:
- 課件PPT
-
素材預覽
這是佛教畫ppt模板,包括了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佛教名勝,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四大名山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佛教畫ppt模板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課件PPT類型的PowerPoint.
佛教文化一覽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佛教(英Buddhism ):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chuàng)(參考佛誕),最遲在秦始皇時期傳入中國[1]。知錯就改,隨時改變錯誤的信仰,即是佛教。不脫離實際的、發(fā)展的、辯證的思維,是佛教徒的思維。所以,佛教的特點是:既自由思想,又理性科學。
第一章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
第一章
中國佛教的叢林文化
佛教說眾多比丘一處和合,如同大樹叢聚,故稱僧眾聚集之處為叢林.叢林也借喻草木生長有序,用以表示僧眾有嚴格的規(guī)矩和法度.
第一節(jié) 佛教名勝
一 三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在甘肅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坐落在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周平沙莽莽,唯獨這里綠樹成蔭.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共有石窟600余個,敦煌藝術是佛教題材的藝術。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彩塑近三千身,內容非常豐富。敦煌石窟藝術是產生和積存在敦煌的多門類的藝術綜合體,它包括了敦煌建筑、敦煌壁畫和敦煌彩塑。
以莫高窟為中心的敦煌石窟,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我國的民族藝術瑰寶,它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稀世之珍,為我國的民族藝術珍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明珠.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據(jù)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xiàn)存云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現(xiàn)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 云岡石窟以氣勢宏偉,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著稱于世。
云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龍門地區(qū)的石窟和佛龕展現(xiàn)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guī)模和最為優(yōu)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后,多稱其為“龍門”。
龍門石窟最顯赫最精美的是奉先寺群像和盧舍那石佛,充分顯示了唐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技藝,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二 四大名山
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臺山火車站48公里。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環(huán)基250公里。寺院分為青廟和黃廟兩種,青廟住和尚,黃廟(藏傳佛教寺院)住喇嘛。
塔院寺的大白塔,是我國建塔史上的一項巨大成就,五臺山的標志,通高75.3米,塔高56.3米,比北京北海的白塔還高20米。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臺懷鎮(zhèn)是寺廟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個挨著一個,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和羅侯寺并稱為五臺山五大禪林
據(jù)《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講,釋迦牟尼佛曾告訴金剛密跡主菩薩,在贍部洲(佛教稱我們現(xiàn)在所住的世界)東北方有一個叫“大振那”的國家,國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稱為五頂山。釋迦佛去世以后,文殊菩薩將以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為眾生宣說佛法。
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山是浙江省東北部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原名小白華.又名梅岑山.
五代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請觀音菩薩像回日本,途經梅岑山為大風所阻.傳說他祈請觀音,得到不肯去日本愿留中國的靈示.于是他就在潮音洞前的紫竹林內建不肯去觀音院.這是道場的開基.
《華嚴經入法界品》中有觀音菩薩住在普陀洛伽山的說法.于是借用普陀以名此山.
.
蜀天佛國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省娥眉縣城西南7公里.因山勢逶迤如螓首峨眉,細而長美而艷”故有此名.佛教稱光明山.
.
東南佛國九華山
九華山在安徽青陽縣西南20公里,主峰千王峰海拔1342米,全山100余平方公里.山上99峰并列,其中天臺.蓮花.天柱.十王等九峰高出云表.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李白以九峰如蓮花削成,作詩云:昔在九江上,遙觀九華峰.天河掛綠山,繡出九芙蓉.”此后逐漸稱之為九華山了
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涅槃1500年后,地藏菩薩降跡在新羅國(今朝鮮中部)為王子,姓金名喬覺,出家后號地藏比丘.
唐高宗時期航海來中國,在九華山結廬苦修.后被當?shù)乩险咧T葛節(jié)發(fā)現(xiàn),見他孤坐石室,吃摻有觀音土的飯食,十分欽佩其苦行精神.又得知是新羅王子,感到應盡地主之誼,于是閔公出地為金地藏造寺院.
據(jù)說金地藏居此山數(shù)十年,99歲時,于唐玄宗開元年間夏歷7月30日召眾訣別,跏趺坐化,其肉身不壞,徒眾以缸殯殮,置入塔中.九華山聞名遐爾的肉身殿就是地藏的成道處.
后世遂以此日為地藏菩薩應化中國的涅槃日.自明代起以金地藏為地藏菩薩的化身加以崇祀,九華山便成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了.
九華山著名的寺院有百歲宮.東崖寺.祗園寺.甘露寺.化城寺.肉身寶殿等.
九華山大興和尚肉身
三 著名佛寺
天臺宗祖庭天臺山國清寺
浙江省天臺縣城北.天臺宗三祖.實際創(chuàng)始人智顗于南朝陳太建七年(575年)率弟子慧辨等20多人居此,建草庵講經十年.創(chuàng)立天臺宗.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1973年又作了全面修整.
少林功夫天下聞
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的五乳峰下,因建寺時少室山麓叢林滿野,故名.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95年)為印度僧跋陀禪師所建.
因菩提達摩來此凝修壁觀,傳授禪法,所以少林寺成為禪宗祖庭.
白衣殿內有少林拳譜,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畫.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公10公里,據(jù)傳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8年)天竺僧攝摩騰.竺法蘭應請到洛陽,次年詔命于雍門外建住所以居之.即此寺.漢明帝遣使求法,白馬馱經而來,遂取名白馬寺.
南京棲霞山棲霞寺------三論宗祖庭
慈恩寺(西安)-----唯識宗祖庭
華嚴寺(陜西)-----華嚴宗祖庭
大明寺(楊州)------律宗祖庭
大興善寺(西安)-----密宗祖庭
東林寺(廬山)------凈土宗祖庭
四 著名喇嘛寺
雍和宮
第二節(jié) 清規(guī)戒律一 教徒和僧籍1 教徒的稱呼
佛教徒稱釋迦牟尼為本師,而自稱弟子.佛教徒有六類,出家四眾:比丘,受過具足戒(250條)的男僧,20歲才能受具足戒.元代開始,受戒者要在頭頂上燃香(3柱9柱12柱等),20世紀80年代漢族地區(qū)已廢除.
比丘尼,受過具足戒(348條)的女僧,20才能受具足戒.
沙彌,受過沙彌戒(10條)而未受過具足戒的男僧,沙彌梵文意思勤受比丘的策勵,息惡行慈.出家人至少7歲才能受沙彌戒.
沙彌尼,受過沙彌尼戒(10條)而未受具足戒的女僧,出家女眾先受沙彌尼戒,18歲受式叉摩那戒(6條),20歲先從比丘尼,后從比丘受比丘尼戒.
古代印度出家者也被稱為沙門,意思是止息一切惡行.
.
和尚是印度俗稱,梵文音譯為鄔波馱耶,意譯為親教師,即師傅.佛教界的上層人物,有佛理素養(yǎng),又善于講解經文的,稱為法師,藏傳佛教稱為喇嘛.
在家信教的男眾稱為優(yōu)婆塞,俗稱男居士.女眾稱為優(yōu)婆夷,俗稱女居士.
2 服裝
三種:
A 五衣 由五條布(每條布分別一長一短)縫制而成的內衣,日常作業(yè)和就寢時穿用.
B 七衣 由七條布(每條布分別二長一短)縫制而成的上衣,禮誦聽課時穿用.
C 大衣 由九條以至25條布(每條布三長一短)做成的,遇有禮儀或外出時穿用.
比丘衣的這種樣式叫田相,表示眾僧可以為眾生的福田,故也稱福田衣,也就是袈裟.
3 度牒 僧籍 寺籍
度牒是政府發(fā)給合法出家者的證明書.僧人以此牒為身份憑證,可得到政府的保護,免除地租和徭役,度牒還可以起到旅行護照的作用.
僧籍是記錄僧人姓名,年齡,籍貫等的簿籍,相當于現(xiàn)在的戶口簿.
寺籍是記錄寺院的興建年代,名稱,等情況的簿籍.
唐宋以來寺院的興建都得經過政府批準,寺院名稱也由政府頒布.
官府頒發(fā)度牒始于唐大中十年(856年),規(guī)定出家時要先到寺院作行者,服各種勞役,不剃發(fā),可從師受沙彌戒.到政府規(guī)定的度僧時日,經過政府甄別,或經過試經的考試,合格者發(fā)給度牒.然后到政府準許授戒的寺院受具足戒,領取戒牒.
二 清規(guī)
清凈規(guī)約 最著名的《百丈清規(guī)》,對于住持.法堂.僧堂.寮舍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實行普請法.對印度佛戒是重大改革,有進步意義.
方丈 是叢林的住持,為禪眾之主,地位最高,尊為長老,居于方丈.
方丈,《維摩詰所說經》說,維摩詰居士的臥室,一丈見方,但容量無限,禪宗依此說以方丈命名住持所居之室,由此住持也稱方丈.)
百丈清規(guī)還置十個寮舍,每舍任用首領一人,
管理各種事務.
監(jiān)院,主管寺院經濟.
維那,主管人事,和合僧眾.
典座,主管食宿.
直歲,主管土木建設.(以上四知事)
首座,禪僧中德業(yè)最高者.
書狀,主管文書.
藏主,主管佛經典籍.
知客,主管接待來訪.
浴主,主管洗浴.
庫頭,主管財物庫藏.(以上為頭首)
三 日常功課和重大佛教節(jié)日
1 朝暮課誦
明末以來的定規(guī),佛教徒每日有早晚功課.
早課通常是誦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
《般若心經》,晚課誦《阿彌陀經》,
《禮佛大懺悔文》,還誦《蒙山施食》.
2 懺法
懺法是佛教徒自我修行的一種重要方法,是通過念經,拜佛來懺悔以往所犯罪業(yè),并發(fā)愿以后積積修行,永不退轉的一種宗教儀式.一類是集有關佛經所說,懺悔罪過的儀則,如《慈悲道場懺法》,《凈土法事贊》,《圓覺經道場修證儀》,《慈悲水懺法》.
另一類是依五悔法門(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fā)愿)修習止觀的方法.如《摩訶止觀》,《往生凈土懺愿法》,《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地藏懺法》,《藥師懺法》。
懺法是佛教徒自己修行的方法,不是替他人作佛事以求謀利(商業(yè)性質)的活動
3 打七
打七是禪宗和凈宗的重要儀式.禪宗重在直接參究心性的本源,凈宗以專心念佛愿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目的.這樣他們的修行儀式就是七日之中專心參究,或專心持名念佛,稱之為打七.打七時間少則一個七日,多則十個七日
4. 佛誕節(jié)和盂蘭盆節(jié)
佛誕節(jié)是佛教最重要的節(jié)日,屆時要舉行浴佛法會,傳說悉達多太子在蘭昆毗尼園娑羅樹下降生時,有9條龍口吐香水,洗浴佛身.后來據(jù)此,每逢佛誕日(農歷4月初8,上座部定為4月15日,云南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jié)源于此,農歷4月中旬月圓日的三至五天.)寺院都要舉行浴佛法會.流傳于民間.
盂蘭盆節(jié)
盆蘭盆節(jié)(自恣日)在7月15日.佛教規(guī)定每年4月15日至7月15日的三個月,僧人要定居在寺院內專心修道,稱作“安居”.7月15日安居期滿要進行檢舉懺悔集會,稱為“自恣日”.屆時將舉行盂蘭盆會(盂蘭盆齋,盂蘭盆供),是佛徒超度祖先的一種儀式.
《佛說盂蘭盆經》說,釋迦牟尼的弟子目健連以天眼看到亡母在餓鬼道,如處倒懸,受盡苦難而不能自拔,于是求釋迦牟尼救度.釋迦牟尼讓他在7月15日眾僧自恣日,集百味飲食于盂蘭盆中,供養(yǎng)十方自恣僧眾,以此功德使七世父母和現(xiàn)在父母在厄難中者,脫離餓鬼道,往生人世或天界,享受福樂.根據(jù)這一記載,佛教演化出7月15日盂蘭盆會.
盂蘭盆,兩種解釋,一說盂蘭為梵文音譯,意為例懸(困苦),盆是漢語,盛供品的器皿.二說盂蘭盆三字都是梵文音譯,意為救倒懸.
到了宋代,佛道融合,出現(xiàn)變化.道教有“三元節(jié)”,(正月15日上元日,天官生,賜福.7月15日中元日,地官生,下降定人間善惡.道士于是日夜誦經,能使餓鬼囚徒得到解脫.10月15日下元日,水官生,解厄.)三元日后來發(fā)展為節(jié)日.
.
佛教也采用道教中元節(jié)的說法,稱7月15日為中元節(jié),在7月15日中元節(jié)這天,寺院建盂蘭盆會,募施主錢米,和尚為之誦經,薦亡.民間用紙糊紙船,糊鬼卒放在紙船上梵燒,稱為放河燈,梵法船.帶上果品牲禮到野外祭奠祖墳.中元節(jié)這種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5 水陸法會與焰口施食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圣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是中國佛教非常隆重的經懺法事.舉行時間較長,最少7天,多則達49天,參加法事的僧人有幾十甚至上百,規(guī)模盛大.法會設內壇,外壇.以各種飲食為供品,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據(jù)《施食正名》講“取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凈地”.故名水陸.焰口施食是根據(jù)《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不空譯)而舉行的一種佛事儀式.
焰口也稱“面然”,是餓鬼王的名字.據(jù)上述經文描述形似枯枝,咽細如針,口吐火焰.經文還講,阿難獨居閑靜處習定,半夜有一名叫焰口的鬼王來對他說你三日以后命終,投生在餓鬼中.如要免此厄難,必須于明天普遍施食于鬼神
阿難為求自己不墮入餓鬼之中,也使餓鬼能解除痛苦,于是去請教釋迦牟尼.釋迦遂為他說誦經咒,指點施舍的方法.這種施食的方法后來成為修持密宗的人每天必須修持的一種行事,在黃昏進行.
近代以來,凡佛教重大法會圓滿結束之日,或喪事期中,也多舉行焰口施食.
第三節(jié) 殿堂塑像
一. 殿堂布局
藏經樓
方丈室
云水堂 生活區(qū)
西側配殿 大雄寶殿 東側配殿
天王殿
鐘樓 鼓樓
山門殿
二 塑像釋名
1 山門殿,中間一大門,兩邊各一小門,象征三解脫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三門殿塑像,本來一尊,侍衛(wèi)佛守護佛法的“密跡金剛” !洞髮毞e經》卷8《密跡金剛力士會》說金剛力士原為法意太子,后來發(fā)誓,在信佛后要經常親近佛,出入佛左右,普聞諸佛秘要密跡之事(所以稱為密跡金剛)他后來果然成了500名隨從侍衛(wèi)的首領.因為中國審美觀喜好對稱,所以都塑左右兩尊.左尊怒顏張口,以金剛杵作打擊之勢.右尊忿顏閉口,怒目圓睜,平托金剛杵.
2 天王殿
正面彌勒佛
五代時的布袋和尚,契此,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浙江奉化岳林寺東廊磐石上坐化.臨終時說了一首偈:
3 大雄寶殿
兩邊16(18,增加迦葉降龍,彌勒伏虎)羅漢
佛教在印度問世的社會背景,奴隸制經濟急劇發(fā)展,四大種姓階級矛盾加劇,沙門外道思潮百家爭鳴.
佛教在印度發(fā)展演變的四大歷史階段.
佛教在中國流傳經歷四大歷史時期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
藏傳佛教的特點及其主要派別
對你有啟發(fā)的禪宗公案
中國佛教的名勝古跡
“禪”的精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禪”的精神是自由.自在.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主要表現(xiàn)為:
不為物喜,不為己悲,不為情囿.榮辱不驚的主體意識;
外不為諸相所轉,內不為諸念所動.心如止水,靈靈明明清澈晶瑩的禪悅心境;
任運曠達,隨順自然,物我兩忘的博大胸懷:凡事須盡心勿計得與失,事上提得起,心上放得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坦蕩胸襟.
這四個方面對于大學生在學習,交往,戀愛,生活以及以后工作中,緩解壓力,保持和諧心境,增進心理健康都有借鑒作用..
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在與中國固有文化碰撞.沖突.融合過程中,所經歷的歷程,對于今天的中國如何應對洶涌澎湃而來的西方強勢文化有何啟發(fā)意義
佛教有“十善業(yè)”之說,該說為佛教的基本道德信條,剝去“十善業(yè)”的宗教外殼,對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具有借鑒意義.
“十善業(yè)”的具體內容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講假話)不飲酒,不兩舌,不惡口,不貪,不嗔恚,不邪見.這些內容剝去宗教外衣對大學生在學習,人際交往,生活,以及以后工作中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有借鑒意義佛教人物介紹ppt:這是佛教人物介紹ppt,包括了佛教文化,小常識,佛教的中國文化,建筑,文學,繪畫和音樂,佛教的供奉對象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關于佛教介紹的ppt:這是關于佛教介紹的ppt,包括了什么是佛教,佛教的起源,佛教的偶像,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中國的一些有關佛教的景點介紹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佛教介紹英語ppt:這是佛教介紹英語ppt,包括了what is buddhism,How helps,Who is Buddha,development,Between the 6th and 4th centuries BCE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